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新闻

市人社局推行“导师制” 锻造高素质人社年轻干部队伍

来源: 局表彰奖励与考核培训处 发布时间:2024-06-08 字体:[ ]

今年以来,为适配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市人社局积极推行“导师帮带”工作机制,通过高配结对子、靶向促成长、精细抓管理,着力为年轻干部搭台引路、蓄力赋能,加速培育锻造一批堪当重任的人社“生力军”。

1.jpg

高规格结对的“墩苗”培养模式

在市人社系统年轻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5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受聘成为年轻干部培养成长导师。“局领导亲自担任成长导师,不仅能为我们成长进步提供重要指引,而且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许多在基层一线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纷纷表示。

立足人社工作实际和年轻干部特点选配良师,是实施“导师帮带”机制的关键一环,市人社局从谋划阶段就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定位、高规格”原则,组建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担任成长导师、优秀机关处室负责人担任帮带助理的年轻干部“成长导师团”。建立“1+1+1”结对帮带机制,为每名年轻干部配备1名成长导师和1名帮带助理,同步制定“三带三促”职责清单,通过带思想促成长、带作风促实干、带业务促提升,帮助年轻干部开阔思维眼界、丰富工作方法、更快掌握工作技能。

坚持在一线“墩苗”历练,通过上挂下派、多岗锻炼、互挂互派等形式,把年轻干部送到大厅窗口、信访接待、欠薪治理等关键吃劲岗位,当“热锅蚂蚁”、接“烫手山芋”,真正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原则,聚焦年轻干部成长“痛点”,通过工作示范、口头传教、实践指导等方式,针对性补齐短板弱项,促进扎深成长成才的“根系”。

2.jpg

高标准帮带的“压茬”培养路径

“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如何尽快克服本领恐慌?”“平时业务工作较多,怎样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在“青苗圆桌派——导师学员面对面·‘青’诉‘新’声话成长”座谈活动上,50名人社年轻干部与成长导师开展面对面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倾心交流、暖心互动,既消除成长困惑,又指明前进方向。

培养年轻干部需要有计划、有梯次的推进,市人社局抓住其成长磨炼窗口期、机遇期,系统制定阶段性目标、具体任务和工作举措,探索建立“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的“压茬”培养路径。第一年侧重言传身教,打牢成长根基;第二年侧重寓教于践,增强实干本领;第三年侧重压担锻炼,提升攻坚能力,助力年轻干部迈稳成长步伐、走好进阶之路。

针对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注重健全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积极搭建“师生思享会”“青诉心里话”“成长大家谈”等平台,坚持职务调整、思想波动、发现问题、遇到困难“四必谈”,全面掌握思想动态“活情况”,切实鼓舞年轻干部在岗位一线安心成长、勇挑重担。

3.jpg

高精度跟评的“滴灌”培养机制

人社系统年轻干部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如何助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青苗竞翠、以赛促学”无领导小组讨论活动中,30名人社系统年轻干部围绕年轻干部成长、人社事业发展等话题展开激烈讨论。成长导师们组成“成长评鉴团”,集中检验帮带成效,逐人研判成长情况,精准谋划培养方向。

为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成长进度,市人社局强化动态跟踪,积极拉近成长监测“镜头”,综合运用日常观察、实地访查、专题调查、节点考察等方式,考准考细考实青蓝帮带成效。坚持“一人一档”原则,建立导师帮带纪实档案,通过争先进位、攻坚突破、创新发展、应急处突等7个方面,精准刻画年轻干部“成长画像”,有效提升帮带指导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对于成长较快、考评突出的年轻干部,积极打破“隐形台阶”,按照“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原则,适时择优选拔、交流至重要岗位使用。

除此之外,还积极搭建年轻干部“成长比拼擂台”,通过“季度青说蓝评”“半年述职纪实”“年度亮绩争优”方式,切实营造年轻干部追赶超越、竞相攀高氛围。“成长比拼活动既激发了年轻干部的竞争意识,也有助于详细掌握帮带培养进度、精准制定成长计划,为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后备力量。”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