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散发叠加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坚决扛好“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职责使命,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年度主要任务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一、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力稳岗拓岗,就业局势稳定向好。坚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第一时间出台《积极应对疫情深化落实保企业稳就业惠民生十条举措》等政策措施,打好“降、缓、返、补、贷”助企纾困、稳岗留工组合拳。全市减免失业保险费13亿元,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保费1.39亿元,拨付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资金8.1亿元,发放“苏岗贷”11.9亿元。多方挖潜增加就业岗位,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08万人,支持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2.33万人。线上线下举办各类招聘会1746场次,提供岗位44万个次,揭牌运营规范化零工市场。全国新建7家劳务协作基地,累计达到115家。培育3个省级劳务品牌。8家创业示范基地入围省A类基地。全省率先探路新职业培训助力新业态发展。
(二)完善社保体系,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着力推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各项待遇稳步提高,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0.3、146.7和15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8.5万人。大力引导城乡居民参加企保,累计将12万余人纳入更高层次保障。出台《南通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国家统筹。机关事业退休“中人”复审率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常态化推进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全市在建和新开工建设项目参保率达到100%。省内率先启动邮政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三)建设人才高地,赋能发展强劲有力。紧扣服务全市重要板块、重大产业、重点项目以及民营企业工作方向,牵头出台《南通市人口集聚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促进人才加快集聚。全年新增参保高校毕业生4.81万人。构建本科生综合补贴应享尽享快享机制,市区累计发放人才综合补贴2.49亿元。推动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成功上线运行。全省首创“数智化”精准引才系统,构建“嵌入式”引才模式,举办人才夜市、首届乡土人才技艺展等特色活动,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在第十届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总决赛中,我市2个人才项目荣获一等奖,获奖数居全省之首。
(四)规范人事管理,创造活力充分涌现。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岗位设置动态调整制度,完成全市10个县(市、区)首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加强基层人才引进培养,推动基层事业单位“三定向”政策落地落实。稳妥推进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加强人事考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首创“人事考试考务(巡考)管理系统”,组织各类人事考试40余项,涉及32万余人次,规范管理达标率保持100%,被全省作经验推广。
(五)构建和谐关系,维护稳定扎实有效。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南通市2022年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培育活动实施方案》,争创省级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相关做法被评定为省集体协商健全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十大典型之一。全国率先成立快递行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推动快递行业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实体化运作。全省率先建立裁审衔接制度,实现裁审庭审系统互联互通。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率、劳动保障监察监管信息上线率均达到100%,为劳动者争取工资、经济补偿、工伤待遇等共计2.91亿元。
(六)打造“数字人社”,服务环境全面优化。推进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南通创新区建设,构建“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能办”的便民服务新格局。网办注册数、网办率均名列全省前茅,全省首家人才电子库房在我市落地,首张电子职称证书在我市发出。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在率先打造“工伤一件事”“退休一件事”“就业一件事”等基础上,再次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推出身份信息变更、退役军人、公民身后“一件事”。推进社保卡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即时制卡覆盖全市977家银行网点。实施社保“一‘码’十办”服务,深受用人单位和办事群众欢迎,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99.5%。
二、明年工作思路举措
党的二十大的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等重点任务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2023年,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社保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扩大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贡献人社力量。
(一)着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推进创业载体建设。落实脱贫劳动力服务管理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建好用好规范化零工市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深化企业服务专员“暖企行动”。稳固推进劳务基地和劳务品牌建设,拓展外地人力资源招引渠道。
(二)着力构建可持续多层次社保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落实被征地农民和退捕渔民社会保障。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完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推动工伤医疗(康复)协议机构联网结算。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筑牢基金安全防线。
(三)着力打造聚人才兴产业发展格局。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强高层次人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海外人才高质量聚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健全数字经济人才评价培育体系。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载体服务,加大职称评审权下放力度。前置人才引培端口,深化宣传推介效果,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四)着力形成促和谐保稳定良好机制。推进省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加强裁审衔接和智慧仲裁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注重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化解,强化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处置和突发性事件应对。加强根治欠薪执法和源头治理,全面规范建设领域工资支付行为。
(五)着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生态。加快推进省市人社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各业务板块、各级人社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建设标准规范“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扩大电子社保卡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居民服务应用场景,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一干多支”布局的人社便民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