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58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建议)
来源: 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4-08-12 累计次数: 字体:[ ]

侯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聚焦关键产业链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全力以赴搭平台、优服务、强保障、促生产,打造助企用工全周期服务链。2023年南通就业创业工作首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成为落实国家和省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一、主要做法

(一)援企拓岗稳定就业。一是持续开展用工暖企服务。精准落实企业招聘补贴、苏岗贷、社保补贴等系列助企政策,2023年采取“免申即享”方式为10.61万家市场主体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13.8亿元;“苏岗贷”扩围为850家企业提供43.29亿元资金支持;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5亿元;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金额9338.5万元,同比翻一番;为3410家单位8802名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320万元。持续优化“暖企行动”联系服务机制,开展用工需求跟踪调查,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变化趋势,精准保障企业用工。二是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体”招聘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劳务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招引活动,为企业招引外地人员拓展渠道。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努力形成覆盖全域的“1+1+N”零工快就业服务体系,补充和激活人力资源市场。2023年,全市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0家、规范化零工市场10家、“零工驿站”229家、劳务协作基地19家。三是引导企业转变用工思路。支持企业从“招工”向“留人”转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合理确定薪酬待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人文关怀,提高引人留人的竞争力。鼓励企业从实际用工需求出发,主动对接各类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技能性人才培养。配合各级职能部门解决好改善产业园区生活配套,加大人才安居供给,切实解决企业和外来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留人的归属感。

(二)推动企业转型改革。一是持续深化技改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大力推动船舶海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设备更新改造。2023年,全市累计对246个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补助3.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累计对市区34个项目补助资金1.5亿元。2024年,国家、省、市就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出台行动方案,各级工信部门也跟进出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加大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力度,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二是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实施诊改联动、千企提升、标杆培育、网联赋能、生态完善五大工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评估诊断全覆盖,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任务。强化标杆创建,引导企业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速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跃迁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9家,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5家。以电子信息、船舶海工、高端纺织3个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支撑,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推广,二级节点运营数据全国领先。三是积极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万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围绕“政策直达、诉求直报、政企直通”三大功能优化政策服务供给,深入推进“免申即享”“简申快享”,开发建设“通城货多多、智能匹配、活动预告、涉税办理”等特色模块,为企业提供政策集成、项目申报、诉求办理、政企直通等服务,切实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截至目前,注册用户突破1.4万,累计兑现资金11.64亿元,惠及企业4326家(次),认定类资金免申即享率100%。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全面健全特殊群体招生机制。各地各校健全以居住证、社保缴纳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严格执行相关招生政策,不增设门槛,根据教育资源整体布局与居住证地址,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享受南通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二是全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南通营商环境提升66条》第43条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以下条件:在通居住证、工作证明(用工合同)、缴纳社保证明(连续6个月),且三项所在地区一致,各地教育部门即安排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并要求实现“四个100%”(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入学,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家庭经济困难随迁子女100%得到资助,在中考招生录取方面100%享受“同城待遇”)。

二、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省、市有关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注重各类群体就业政策的协调,推动调研成果运用转化,及时完善我市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产业、社会等政策的协同衔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质量提升双向驱动、良性循环。继续用好政策工具箱,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个人。

(二)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匹配。着眼企业用工需求,不断拓展劳务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交流互动,引导更多市外劳动力来通就业。持续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塑造更多劳务品牌特色文化,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让更多劳务品牌成为就业“金字招牌”。鼓励、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培育,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三)进一步扩大岗前培训规模。总结前期推进岗前培训的工作经验,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根据人社一体化系统匹配的企业用工参保数据,主动走访劳动密集型企业,夯实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对企业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规模,帮助职工较快实现适岗、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继续推进“云眸工程”,争取年底全面落实,实现“培训全过程、监管全方位”,杜绝低效、虚假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进一步减负稳岗促进就业。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按规定继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全面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江苏省失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规程》,继续实施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失业保险金上下限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欢迎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