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公报
来源: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1-07-2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围绕落实“六保”“六稳”决策部署,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面对疫情大战大考,坚定扛起部门职责,部分创新成果国内、省内领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就业创业

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全市提供就业岗位31.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0.72万人,其中,新增劳务输出0.26万人。共有6.2万名城镇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有1.96万名“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截至年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8270人。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6亿元,其中市区发放0.86亿元。市级创业孵化基地41家,其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1家。2020年评选出1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9家,营业收入98.9亿元,从业人员3918人,其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3677人。全年共为3.4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帮助109.7万人次劳动者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

2020年选派3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圆满完成年度 “三支一扶”招募计划。3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经考核培训顺利上岗。

二、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173.67万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为77.1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78万人和4.07万人。全年全市共减免养老保险费74.61亿元。全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基金总支出30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

年末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13.85万人,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为9.4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1%。全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7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基金总支出75.34亿元,比上年减少3.3%。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 133.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2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为167.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3 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基金总支出52.31亿元,比上年增长 16.8%。

(二)失业保险

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32.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9万人。全年共为45764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比上年减少3648人。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为1573.93元,比上年增长7.2%。全年为19966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98亿元,惠及62.49万名职工,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6.23亿元,比上年减少21.9%,基金总支出9.35亿元,比上年减少3.1%。

(三)工伤保险

年末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4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1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39.69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2529人,比上年减少209人。全年认定工伤11456件,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为100%。

全年工伤基金总支出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年完成劳动能力鉴定9762件,比上年减少437件。工伤职工经伤残鉴定达到等级7951人,比上年减少268人。

三、劳动关系

202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91609元,比上年增长6.4%。作为人社部、省人社厅定点调查城市,继续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全市共调查各类企业727家,涉及16.5万名职工薪酬情况,其中部级抽样调查企业393家,省级抽样调查企业334家,形成《南通市企业薪酬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南通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及企业人工成本信息》,每季度对92家制造业企业开展人工成本监测工作。推进市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认定市管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落实企业负责人薪酬兑现工作。制定出台《南通市市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制定2020年市属企业工资指导线。开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监测分析,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84元,增幅为4.5%。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1家、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2家,6家民营企业获评江苏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家民营企业获评南通市十大员工幸福示范民营企业。

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99%,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9.98%,审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6068份。

2020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监察检查用人单位4435户,涉及劳动者20.61万人。书面审查用人单位5.07万户,涉及劳动者212.08万人,接受群众投诉举报数2921件,结案1911件,协调处理案件数1058件,按期结案率100%。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为686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4349.46万元,共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6918份,督促1051户用人单位为9335名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1001.18万元。

2020年,全市各级仲裁机构共调处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9729件,其中立案处理案件5528件,同比减少3.9%,结案率97.8%,调解成功率72.2%,终结率73.8%。为劳动者争取工资、加班工资、经济补偿、工伤待遇等共计1.88亿元。全市共处理10人以上集体争议案件8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涉及劳动者4816人,其中处理50人以上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共33件,同比增长371.4%,涉及劳动者4001人。

四、人才人事

截至年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4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1.6万人。优化人才发展机制,2家企业入围省首批人才人事综合改革示范基地,全省仅12家。深化招才引智,承办第八届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我市5名选手获奖,直接入围2021年省双创计划现场答辩,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分批次编制发布人才项目需求60余次,云端开展博士后高层次人才洽谈,组团参加省级人才重大活动,全年吸引博士后39人、留学回国人员372人。扩容人才载体,全年新增博士后设站单位22家,全市博士后设站单位总数突破百家,新设省留创示范基地1家,新建省级乡土人才载体3家,人才载体数量和能级居全省前茅。实施优青强能工程,33名在站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1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实现了“十三五”期间每年均有留创项目入选人社部支持计划的开创性成绩。持续推进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参加首届中国江苏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建设成果展活动,151名乡土人才入选第二批省“三带”培育计划,67人获评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落实人才新政,打造集成式、系统化、综合性的人才服务平台,编印各类申报指南和政策解答万余份,开展人才专项服务150余次,惠及企业1100余家,人才10000余名。

年末全市共有博士后设站单位109个,累计招收博士后279名。深入实施通籍归雁计划,成功吸引21226名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创业。签约高校毕业生41513人,其中博士79人,硕士1321人,本科20494人,大专19619人。

2020年全年共有54559人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4025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全市职称申报人数4.8万余人,获评高级职称3973人,较上年增长12.5%,其中正高级844人;获评中级职称7421人(不含考试获得人数),研究生初定中级职称590人。累计享受特贴人员117人。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10所以技工院校学籍正常招生的技工院校,在校生25280人,年均招生9000人左右 ,面向社会开展培训3.11万人次。全市技能劳动者达130.35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9.88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比例达28.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38.3%,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为1095人。

2020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7.94万人,新增取证6.7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6万人,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3225人,入围全省“双创人才”高技能人才1人,新增1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人获评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荣获市第四届高技能人才成就奖。获评省乡土人才培训示范基地1家、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2家,评选南通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家。在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我市1名选手荣获学生组“江苏技能状元”, 4名选手荣获职工组二等奖,5名选手获三等奖。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1名选手荣获木工(国赛)项目金牌,2名选手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3人荣获优胜奖。

组织开展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表彰300名先进个人、100个先进集体;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彰,表彰200名先进个人、150个先进集体;会同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表彰133名劳动模范、67名先进工作者、150个先进集体。扎实做好国家级、省部级表彰推荐工作,会同13个部门共推荐115名先进个人,48个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加强政策指导、统筹协调、审核备案和监督检查,指导县(市、区)做好创建达标评比表彰工作,做好市创建达标评比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截至年末,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为99.8%。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完成率为100%。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全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222人。

全年共计完成34项人事考试报名,报名考试人数11.89万人,考试25.68万科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升级报名248人;技师选拔考试报名人数151人;高级技师申报人数77人;继续教育报名人数3504人。

五、行风和基础建设

全市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成效明显。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落实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行风建设问题常态专项整改机制。按省厅统一部署做好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在我市切换上线工作,利用平台上线契机推动人社业务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大力推进综合柜员制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丰富人社“一件事”内容。加强窗口单位经办人员教育培训,开展全系统全业务全技能练兵,强化“人社服务标兵”等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宣传,营造良好的行风氛围。

街道(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和社区(行政村)人社服务站继续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人社平台建成率均达100%。

年末完成社保卡制卡800.48万张,全市“社保卡经办网点”达到159个,分布在各级政务中心及社保卡合作银行网点,其中148个为银行网点,签发电子社保卡88万张。“12333”提供综合咨询服务105万人次,综合咨询服务满意度99.8%。全市便民终端总数达到2466台,提供服务人次达350万,受理225万笔缴费业务,缴费金额达12.6亿,实现社保基金缴纳电子化实时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