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传真

南通开发区新开街道:“零距离”服务“家门口”就业

来源: 开发区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5-10-22 字体:[ ]

“这份工作就是饭点前后比较忙,我早上可以接送孩子,下午还有时间照顾老父亲,在家门口就业真好。”近日,家住南通市开发区新开街道幸福天地的王阿姨,通过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动态“岗位库”,成功匹配上社区食堂勤杂工的岗位,对这份“赚钱顾家两不误”的工作特别满意。

近年来,南通市开发区新开街道秉持“站点紧靠就业困难群众建,服务紧跟群众实际需求走”的理念,通过一站一品、政校社联动等机制,积极探索以街道为枢纽、社区为前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1+13+N”公共就业服务路径,持续推动就业服务精准滴灌。2025年,全街共累计开展招聘活动9场,达成就业意向120余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3人次。

图片 1.png

“精准配”完善服务全链条,提升人岗匹配质效

在幸福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电子大屏上,动态“岗位库”正实时更新着一条条招聘信息,“昨天刚在问卷调查里填写了我的求职意向,今天社区网格群里就推送了对口的岗位信息,真的太及时了。”正在服务站咨询的张女士欣喜地表示。

岗位信息的“精准推送”,正是幸福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的核心环节。幸福社区依托世贸商圈周边800余家商户,构建“需求摸排-岗位归集-精准匹配-全程护航”的全链条“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商铺、小微企业、居民家政等用工需求,采集岗位180个;聚焦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女性待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网格推送等方式开展就业需求动态摸排,将岗位信息与居民就业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同时,积极通过现场政策宣讲、“一对一”职业指导、针对性技能培训等方式,为求职者提供从岗位匹配到稳定就业的全流程服务保障。

图片 2.png

“巧融合”拓展就业新场景,助力居民就近上岗

“商圈这儿人多,用工需求也多,我们干脆就把就业服务站直接摆过来。”紫荆社区星湖101“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负责人表示。星湖101“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立足星湖101商圈人流密集、商户众多、用工需求多元的特点,通过云端直播带岗、就业供需两端动态匹配、就业政策咨询等方式,精准对接求职者和商户的需求,为零工群体匹配餐饮、零售等行业临时用工,同时开设咖啡制作、母婴护理等实用技能培训,并联动商户开发弹性“妈妈岗”,帮助待业女性实现就近就业,构建了“商圈+零工市场”的服务模式。

今年以来,紫荆社区星湖101“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借势“苏超”联赛热潮,在商圈观赛点创新推出“就业夜市”,现场共组织企业42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17个;同时,开展线上直播带岗,累计达成就业意向34个,实现就业服务与商圈流量的精准对接。就业服务站还定期组织就业指导专家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咨询培训,同步设立劳动保障协调处,联动法院法官、社区调解人员定时驻点值班,为零工群体和用工单位提供专业的劳动权益保障服务。

图片 3.png

“育新苗”构建孵化全周期,助力创业梦想启航

“服务站先是给了我一份秸秆禁烧巡察员的公益性岗位,保障了我的基本生活。现在我在社区帮助下,又开了一家便民小店,主要提供房屋中介、电器安装维修、管道疏通等便民服务,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社区居民张阿姨说。长新社区通过整合辖区高校密集、企业资源,创新打造“家门口、校门口、厂门口”合而为一的“三口之家”联动服务,塑造“企·民·新”就业新品牌,助力企业精准用工、居民就近就业、青年创业发展。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我们提供政策扶持、实训空间共享、市场实战检验、双师指导赋能等就业服务。”长新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一钱本草”大学生创业项目是长新社区“创业育苗”成功孵化的典型案例。在长新社区“创业育苗”计划扶持下,“一钱本草”团队开发出了系列养生茶饮,实现了从校园研发到市场化运营的成功转型。此外,长新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深入挖掘辖区资源,组织开展多元化就业技能培训,开设插花艺术、烘焙制作等多场培训课程,帮助待业居民掌握实用工作技能。

下一步,新开街道将进一步以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支点,强化辖区各类就业资源整合运用,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不断优化站点设置和岗位供给,用更加完善的基层就业服务,让辖区群众感受到更多“家门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