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传真

海门区人社局五大举措保就业

来源: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0-11-25 字体:[ ]

今年以来,海门区人社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就业”“保就业”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减负稳岗扩就业为目标,找准抓实“六稳”“六保”靶心任务工作,为确保海门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开展需求调查“优服务”。开展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组织人社服务专员开展“保就业”系列走访服务活动,实现区镇全覆盖。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提供用工指导、政策咨询、指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服务。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等措施,分层分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意愿调查,依托人社基层平台,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途径,逐村逐户摸排,详细了解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长江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的基本情况,实行“一人一档”,实施“一人一策”,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有就业需求的重点群体实施就业帮扶,推荐就业。今年以来,发布用工信息1.03万条,开展就业援助3709人次。

搭建多种平台“稳用工”。创新优化招聘模式,升级网络招聘模块,为重点缺工企业开展岗位发布、互联网招聘等线上招聘求职对接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招聘”无缝对接。进一步满足乡镇企业用工需求,搭建供需平台,继续举办“人力资源招聘”区镇行活动,促进区镇周边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充分就业,助推乡村振兴。通过“本地+外地”双向挖掘,构建“渠道多元、对接精准、覆盖面广”的人力资源招引模式,赴陕西、河南、贵州等地进行劳务协作,招录近千名员工来海工作。今年以来,举办各类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73场,其中网络招聘会51场,提供就业岗位2.58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683人次。

强化政策落实“降成本”。严格落实社保费“减、免、缓、降、返、补”政策,通过“减免返还”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纾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稳定了岗位。积极优化服务方式,采取“零申报、零材料、零跑腿”服务模式,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途径,依托信息系统大数据,筛查比对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分批次拨付稳岗补贴2290.02万元,惠及企业3143家。减征减免社保费用5.13亿元,惠及企业5644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扶持他们参保续保,为符合条件的2213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454.28万元。除此之外,海门区人社局加大政策的受益面及补贴力度,评选认定10家就业见习基地、5家区级创业示范基地,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动员企业开展以工代训,打出政策“组合拳”,稳住就业基本盘。

提高失业补助“惠民心”。全面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严格落实阶段性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的政策,今年3~6月,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一倍,累计为3082名正在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发放物价补贴163.94万元。上调失业保险金下限标准,由之前的1005元/月上调至1065元/月,执行时间自2020年7月起。加大失业人员保障力度,从7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实施阶段性失业补助金政策,对在规定时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以及新增的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最高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截至目前,已为100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20.93万元。同时,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工作,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严防企业批量减员。

纵深推进培训“提技能”。大力推行“蓝领振兴”工程,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新型学徒制补贴、以师带徒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补贴等政策激励,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支持重点企业成立一批“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推行以师带徒工作,充分挖掘老技师、老技工传承技术的关键作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加强对14家培训机构监管力度,落实全过程管理,确保培训质效。今年以来,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589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47.54万元。

(海门区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