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机关学习专栏 > 学习心得

灯火阑珊处--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

来源: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1-07-28 字体:[ ]

作为文科生和党员,对党的历史并非全然陌生。初入“简”史,抱着一览星辰大海的志愿,却见浩浩汤汤一个世纪的烟云,浓缩于一方小小的纸墨天地,如巨轮稍息时的风帆,经年风吹雨打的帆布叠隐,徒留苍劲肃然如不倒脊梁的桅杆,铮铮而立。及至沿此百年根骨而上,才发现其“简”只是举重若轻地虚晃一枪,繁茂厚重随之激扬而起。尤其伴随支部全力推进党史学习,一时之间各种相关知识纷至沓来。思维如月夜行舟,上顶繁星闪耀,下接碧波万顷,风浸水润之间,书越读越丰厚。然而,阅读的精髓在于将书再次读薄,因此厚学深思,去罔去殆。终于,当目光自书中沉潜回归,早已舟行万里,东方既白。

深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精神之旅,暗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提出的著名的“治学三境界”,立志坚深,上下求索,水至穷处,云开月出。所谓“蓦然回首”,实是入无人之境,无有相生,扁平的文字因对立统一,成就立体而真实。至此时,“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才真正以鲜活的语境进入我的思想,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灯火阑珊处”。

此“处”精要,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即为什么学党史。

有趣的是,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过于自然,经常被无意略过。事实上,“为什么学党史”是大树的根基,弄懂这一问题,将会彻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等枝丫问题的本质,“办实事、开新局”将水到渠成,对领悟人生真谛也大有裨益。

为了更加有效地分享我有限的理解,需要先建立一个语境模型。假设健康的生命状态称为“闭环”,在闭环里,生命体验完整,边界清晰,充满想象力和生命力,“自我”与“他者”共存且相互成就等。那么,非健康的生命状态即非闭环,各元素失衡,成为时代精神困境的温床,使生命陷入“没有航向,不能停泊靠岸,也无法保持静止”的徒劳,焦虑丛生。不幸的是,从“鄙视链”、“内卷”、“躺平”、“社畜”等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看,社会已然进入非闭环。无处不在的对比,万物包括感情皆成消费品等原因,造就了与“他者”共存时的“自我”,变成了消灭掉“他者”的“自恋”。“自恋”社会,企图通过将人的感情置于某种程序中,使人们避免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更加不会牺牲和奉献。个人的成功和绩效成为全部追求且衡量标准唯一化,导致过于强调实用性、物质性,而抹杀了人生选择的非实用性方面的本质区别。信息铺天盖地,但大数据根据个人特质的“私人订制”推送,却使人们停留在越来越同质的舒适区,像被圈养的羊群,缺乏担当和冒险精神。一言以蔽之,我们正因为过于自由而变得不自由,因为过于追求积极面而丧失完整的生命体验,因为消灭“他者”而失去“自我”,最终导致生命状态无法闭环,陷入“自恋型抑郁”。

个人为应对这样的时代命题,突出重围,需要确立边界,引入他者,让生命体验闭环。神奇的是,将党史学习嵌入这一模型,可以完整解决以上问题。

理论是确立边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它手握利器,斩混沌和无序,赠思维以秩序、框架和边界。而面临理论的选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国人,于情于理都要将目光首先投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可以说是百年党史的理论结晶。而其最为科学之处,在于符合国情,来自实践又不断被实践检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学懂弄通后的理论自信将使人在面临喧哗世界的纷纷扰扰时,如有“定海神针”。

“为人民服务”是贯穿整个党史的红线,解答了让“自恋”退回至“自我”,使“他者”回归的问题。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闭环,有生有死,有乐有哀,有“自我”有“他者”,对立统一,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因贪图另一方而抛弃另一方只会造成主体全部消亡。事实上,正是消极的一面滋养着“他者”、愿望、想象力等可以调动生命激情和活力的因素。所以“自恋型社会”的个体像一艘随波逐流的小舟,永远无法触及河流的经脉。而“为人民服务”则厚重如长江,为“自我”实现贡献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张爱玲的经典表述“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感动大家的不是“自我”退让,恰恰相反,那朵“花”反而昭示着极富生命力和情感的“自我”的实现。这种自我实现在现代“快餐式”、寸土不让型爱情观中很难闭环。人生同理,“为人民服务”看似要个体压缩自我,给他者以空间,实质却指明了“自恋型”社会中濒临枯死的另一部分生命体验复苏的方向,进而因完整而闭环。百年党史中,那些不惧牺牲,为全民族的未来而奋斗的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那些天灾人祸中最美逆行者,那些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发光发热的无名之辈,因无私已经走在“自我”实现的康庄大道上。“为人民服务”既是党史精神的精髓,同样也是命运的奖赏。

确立了边界,引入了他者,但我们仍然停留在理论范畴,如何将所得运用到实践,还需去党史中寻找答案,“不忘初心”应运而生。在此模型中,“不忘初心”除了不忘“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初心精神,我们在追溯和学习的,更是一种突破困境、重新开局的具体路径。我们的党从百年前的浮萍之末而来,直走入今日之峥嵘开阔,之万众瞩目,铮铮桅杆刻画的是英雄史、文化史、文明史、苦难辉煌史,帆面飘扬的是不胜枚举的豪言壮举,用生命和青春书写的心声执念,可歌可泣的血泪事迹。犹如千千万万条有始有终的路径,而且是由弱变强的路径,纵横交织成一面饱经风霜又精神焕发的旗帜。这面旗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既指明了方向,更明确了路径。对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的我们来说,对初心的追溯实在是务实大于务虚,具体实践意义大于精神重塑意义。

至此,党史给出了突破时代困境的完整答案,提供了典型的闭环之路。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不言自明,立人做事、新局之开顺理成章。

“一个人看见了一只豹子,这个人过去因为饥饿,他看到的是肌肉、内脏和泡酒的骨头。现在,他欣赏它的皮毛和走路时的柔软骨节、尾上的环纹和背部灿烂的铜钱花纹”,如果将《森林沉默》中的这段话作为读书隐喻,阅读就是无数层层递进的“灯火阑珊处”。此本简史开启了我的一段认知之旅,也许目前许多观感还是片面的,但相信随着继续正道直行,将迎来更加广阔深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