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朝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再现了习近平青年时期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情同手足、同甘共苦的青春奋斗画面,让我深切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成长之艰辛不易。该书从“知青”、“村民”、“各界”三个视角,用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和小故事为读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历练经历。让我们从小故事中能领悟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读完这本书,作为一名青年同志,我反躬自省,该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自己本职岗位上争创佳绩,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一、对自身要求,务必求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每一个被采访者都会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箱书。他走三十里多山路借书,煤油灯下熏面看书,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长期的读书学习,积淀了总书记丰厚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每次讲话都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充满自信。这种素养和格局,正是长期学习、多年积累的结果。
当前,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如火如荼,我们深感人社部门业务之广、政策之多、要求之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作为一名青年同志,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精通本职岗位各项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曾记得,全省考务知识竞赛的参与,让我们的知识储备因有源头活水而常新,人事考试标准化流程历时一年的汇编整理,让我们的能力储备因为身体力行而常新。“有备”方能“无患”,当年逾十七万人次的人事考试任务分期而至时,考试中心全体成员沉着应对,满怀信心,做到随交随办,随办随成,这让我深切感受到自身能力储备的弥足珍贵,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长期不懈坚持学习,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二、对各级组织,务必求实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对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两年时间很漫长,但若想在两年内做出这么多大事实事,两年时间又实在太短。每件事情都不是特别大事,但是把所有事情集中起来就有很大很显著的效果。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未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习近平在艰苦时期的苦干实干,为百姓做实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各级组织将一项任务交办于我们,我们应主动迎上去,好好把握,全身心投入工作,尽心尽责。在办事之前,首先要吃透意图,想交办者所想,弄清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效果,以期办之得法。这是处理交办任务的第一境界,而更高的境界在于想交办者所未想,匠心独运,让承办之事锦上添花。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交办者思路的基础上,从固有的工作模式中跳出来,转变观念,独辟蹊径。2009年,在省中心反复强调要加强人事考试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之际,我们考试中心把握机遇,调整思路,在全省率先联合公安、教育、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等六部门出台文件,共同加强安全机制建设,此举在全省人事考试安全机制建设中开创了一条新路,省中心特地安排南通在全省人事考试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这让我真切感受到,纵然交办的工作有难有易,有繁有简,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尽责的心,别出心裁,尽心去想,竭尽全力,尽责去办,这样干出的事就一定能出彩,就会得到各级组织的认可。
三、对服务对象,务必求诚
“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就已悄然扎根,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更加深刻、直观地领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更加具体、清晰地理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执政为民情怀。
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事考试的根本宗旨,加强学习,着力提升考试服务专业化能力,弥补服务群众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把学习成果转化成过硬的能力和作风。作为一名窗口工作人员,我们要换位思考,以感同身受的心态对待服务对象,理解求办者的心理,善待求办者的所求。曾有一段时间,在人事考试报名相对集中时,我们考务科的咨询电话特别多,科室成员便将每次电话内容进行概括记录,报名结束后进行汇总,并将许多共性问题充实到网站和以后的报名文件中,电话咨询因此而逐年下降。如此,通过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具体的细节,使服务更到位、更周全,让服务对象充分感知到人社部门是真正为民众、为民生竭诚办实事的部门。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诫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反求诸已,从严要求自己,以德为先,以才为要,以人为本,以诚为基,如此为之,方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妙笔生花,才能在“大有可为”的空间“大有作为”。
(人事考试中心 臧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