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机关学习专栏 > 学习心得

牢记宗旨干工作 立足岗位做贡献——读《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4 字体:[ ]

\r\n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这本书,这本书是许嘉璐先生汇集十余年来研究中华文化成果的精华,书从梳理中华文化源流开始,全面分析和总结了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质以及作为中华文化基本因子的儒学、佛学等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华文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展方向等。尤其在书的后几讲讲中国文化重任在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到漫谈“文化强国”对我颇有感触。

\r\n

\r\n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我们的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大家对于文化领域的认识趋于一致,文化思潮呈百川归海之势。

\r\n

\r\n文化事关民族复兴伟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我们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立志投身当代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把中华文明和友谊之花洒遍世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南水北调,史无前例等,充分体现了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r\n

\r\n  文化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而丰富,要通过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尽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持续加大,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为稳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r\n

\r\n作为一名人社部门基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须依靠文化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据本宗旨。如何紧跟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呢?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绷紧工作风建设这根弦,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树立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态度热情、把服务对象的事情解决好。就业指导能有效提高求职人员的就业率,做好就业指导对我们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有深度还要有知识的广度。所心在平时加强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学促干,刻苦专研专业知识,以此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创造价值,完成使命。在工作中热情对待每一位求职者,给求职者专业的指导帮助实现就业。

\r\n

\r\n前段时间有位叫王怡的求职者对求职岗位很迷茫,向我寻求帮助。李林在大学里是同学们公认的活跃分子,头脑灵活、能言善辩,许多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无形中更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期望,总觉得凭着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同龄人中快速致富的典型。大学毕业后,他曾投身于保险行业,是因为欣赏保险精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风采。他和许多渴望快速成功的年轻人一样,看到计算机行业薪水可观,就跃跃欲试;看到公关文秘体面舒适,就争相应聘。大学毕业六年多了,没有一个职业能让他稳稳当当地做满一年,每个月的薪水离自己的致富目标越来越远,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获得能够快速成功的事业他总是不停地换着行当。如今,眼看就是奔三的人了,工作无着落,婚姻未定,父母更是心焦如焚。了解到李林的这些情况中间也不是很顺利,起先他只是做了素质测评,沟通过程中他并不愿意说出一些过往经历。几天后我对他做了一次电话回访,他告诉我还是维持着之前的状态,于是我邀请他再来跟我聊一聊。这次他可能觉得自己确实走投无路,全盘托出了过往的就业经历,问我能否帮助他走出瓶颈。看着一脸茫然和有所期待的李林,我脑子里思索着他身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指出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目标涣散,不断改变,即使努力奋斗也难以达到终点。我告诉他:绝对的好工作是不存在的,否则,人世间就没有穷医生、穷律师,就没有失败的职业经理人。同样,绝对的差工作也是不存在的,否则,环卫工人怎能成为全国劳模?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职业总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成功者台面上的风光,这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些风景点,而要到达这些风景点,必须经过奋斗的线,这些线是隐性的,不对外展示,也拒绝参观,因为其间包含挫折、失败、汗水、泪水,甚至屈辱的历程。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好工作,那就将现实中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就能让自己成为职场精品。经过分析,李林明白了其中道理,又经过后来的几次沟通,他坚定了目标,加强学习,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培训师。

\r\n

\r\n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理念的日益深入和对民生投入的增加,对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用文化推动人社服务事业,始终做到心系人民群众,勤于思考,积极实践,多办惠及民生的实事,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更实在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r\n

\r\n(资源中心)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