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引才助推海洋产业发展,南通25家优质企业赴青岛专场招聘

来源: 紫牛新闻 发布时间:2024-12-05 字体:[ ]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能在学校听到‘南通’两字特别亲切,为家乡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感到自豪。”12月4日,由南通人社部门组织的2024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青岛)活动走进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在招聘活动现场,该校海洋技术专业研三学生王振南向两家心仪企业递完简历后自豪地说。

图片1.jpg

远赴青岛招才引智,南通诚意十足。本次活动组织了25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前往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招聘,提供392个岗位,包含了船舶生产设计工程师、品质检测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研发技术员等不同类型岗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岗位113个。活动还邀请了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驻地高校师生参与。

图片2.jpg

滨江临海连上海的南通,是发展海洋产业的沃土。2023年,南通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船舶和四分之一的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在南通集聚。南通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船舶行业标准近百项,突破关键技术50多项;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国内首制极地探险邮轮、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等40多个“大国重器”,从南通驶向全球。

今年是南通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40年来,南通一路追江赶海,向海图强蹄疾步稳。去年,南通将沿海发展的重心进一步聚焦到海洋产业,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围绕全域向海、产业兴海、科技强海、开放活海、开拓空间蓝海等方面,重点打造海洋装备、先进材料、新型能源三大涉海产业地标。随着蓝海新材料等一批百亿、十亿级项目加快布局沿海,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标产业已渐具形态。

图片3.jpg

今年,南通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和最具吸引力城市前50强。颇具前景的海洋产业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南通的船舶海工比较强,我虽然是山东人,但倾向到长三角区域就业。”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海洋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朱丽丽告诉记者,与两家船舶制造企业面聊后,感觉自己专业与企业非常对口。

本次校园行活动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是中国海洋与水产领域最高学府,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校地合作的方式为南通海洋产业提供了持续的优质人才。“我们学校跟南通已连续合作6年,在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站,每年都有20多人到南通就业。”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科长王圣丹介绍,南通的海洋产业与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探测技术等专业非常匹配,“南通许多企业发展潜力很大,未来有望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王圣丹说。

除了现场众多优质企业,南通还捧出一揽子“真金白银”政策和补贴,包括选调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新选调人员三年内,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享受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津贴补贴;五年内享受免租金入住人才公寓的相关政策;缴存住房公积金满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即具备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每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达达2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