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 |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来源: 江海南通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22 字体:[ 大 中 小 ]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要求。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盼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近年来,全市各板块以不同形式发布紧缺人才名录,面向重点产业、新兴战略产业、未来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
昨天上午举办的第二届“南通人才日”系列活动、新质生产力专场招聘会就是其中之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
南通有了更多“心仪雇主”
第二届“南通人才日”新质生产力专场招聘会,一共吸引了31家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携1439个优质岗位设展招聘。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的招聘展台,是当天活动当之无愧的“排队王”。作为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北大光电院在南通建设了8个先进光电技术领域研究室,建成聚焦光电领域的科创孵化平台,形成由50名全职员工、20余名在读硕士组成的驻通人才团队。本次招聘会,北大光电研究院面向光学、电子、通信、物理、半导体等学科背景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发出17个岗位“邀请”,开出了最高年薪45万的“金牌”OFFER。
短短两个半小时,北大光电院就收获了60余份简历。据介绍,北大光电研究院成立之初,个别研究方向的人才招引,也曾遇到瓶颈。通过对通籍人才这座“富矿”的不断挖掘,光电院聚集了一大批从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回通发展的“归雁”人才。研究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少已经落户在南通,也欢迎更多小伙伴加入。从本次简历初筛结果来看,负责现场招聘的蒋姝婷说,“尽管部分岗位专业性强、投递门槛高,但仍有较多求职者符合条件。”
目前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的陈铖,是一名光学工程专业应届硕士。由于专业对口度高,在看到北大光电院的招聘信息后,陈铖临时改变行程,匆匆从常州前来参加招聘面谈。来到现场,他发现,研究生学历应聘研发工程师,最高能获得27万的年薪。特别是过去建模设计、机械工程等相关的项目经历,让他可以投的岗位不少。最终,他与北大光电院、中天科技精密材料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满载而归。由于外婆家住通州,陈铖一家原本就关注着南通的变化和发展。如今,被问到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城市,他更是毅然将南通加入自己的“心愿清单”。
包括研发工程师在内,参与本次招聘活动的31家企业,还都不约而同提出了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以中天科技集团为例,企业目前仍开放的工程师类岗位超过两百个。针对这一现象,企业人事经理卢红霞解释道,“临近春招末尾,不少岗位正处在补空缺的阶段”。岗位需求较大的企业还包括江苏力德尔电子、金通灵科技、捷捷半导体等。
“人气”与“才气”持续高涨。在南通,像北大光电研究院等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用人单位逐步集聚,高质量岗位供给持续增加,正持续刷新着南通这座城市的人才生态。
20日的培育数字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场活动上,南通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晶表示,“南通目前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巨大。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数字人才。这几年国家在大力提倡‘智改数转网联’,其中核心要素是什么?撇开技术,撇开设备,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人。”
以新质岗位聚人才
人才兴则产业旺
优质岗位集中释放,让本次招聘会吸引了西安石油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多家省内外高校的集体关注。多家省内高校组织大巴,集中接送有意来通就业的应届学生,为招聘会满满当当的人气又添了一把“火”。不论是希望返通就业的通籍学子,还是希望来通发展的外省学子,他们都有备而来,许多人随身携带十多份简历,还有多名求职者专门为感兴趣的企业定制了不同版本的简历。来自常州大学就业部门的两位老师亲自携带近40名学生的简历代为投递,为企业与学生牵线搭桥。在南通参加访企拓岗活动的西安石油大学老师带来了学校2024届毕业生情况介绍。西安石油大学苟毅飞老师表示:“南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现场的很多岗位,与我校学生专业契合度高,很吸引人。我们也对今后与南通进一步加大合作充满了信心。”
据统计,专场招聘会期间,31家企业共收到简历608份,其中本科学历求职者451份、硕士学历求职者113 份、博士学历求职者6份。
去年,我市将53家重点企业1846个人才需求推送至全国200多所高校就业官网,开展“南通重点产业集群云巡礼”,成功举办“清华‘南通周’”“紫琅湖人才夜市”等大型引才活动,2023年至2024年3月,我市共组织赴外校园招聘活动123场,服务船舶海工、港口物流、交通运输、水产养殖等产业企业1100家次,高校“校园行”覆盖17省34市,“南通爱才 统统都来”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立足产业链做优人才链,我市正持续推动人才流入质态稳步上升。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60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54.11万,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30.46%。
做好人才“文章”
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南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数字人才。昨天我市举办培育数字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场活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立足南通本土,针对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对于南通如何培养数字人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从摸清家底、总体谋划、强化抓手、宣传引导四个方面阐述南通培育数字人才的路径。“南通有人才学会、人才集团、大数据集团等很好的人才平台支撑,我觉得可以适时发布南通数字人才发展报告,进行需求预测,甚至探索建立数字人才专委会或者长三角数字人才研究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黄璜建议:“南通可以依托政策上的优势吸引外来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人文环境、配套设施的良好支撑;其次要在本地培养人才,结合数字时代下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高端人才集聚、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这篇大“文章”南通正发力书写。据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市人才工作将进一步突出产业链人才招引、本土人才培养,围绕我市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和氢能与储能、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构建重点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制定出台《加强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育行动方案》,提高重点产业链人才供给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让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