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合作开展校园招聘、校地对接 | 南通人社不断延伸人才招引链条
来源: 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13 字体:[ 大 中 小 ]
27日下午,在经历一场大型双选会和一次与高校的“亲密”对接后,25家南通重点用人单位又去往中南民族大学参加招聘会,为企业引才、为南通引智。这场由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的“江海不凡,才来南通”武汉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暨南通-武汉高校校地人才合作对接活动,通过4天举办一场主体推介会、参与三场招聘会的密集活动,延伸链条、加密点位,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拉网征集滚动发布,需求职位超4万个
“这25家企事业单位,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需求旺盛、薪酬水平领先、主体实力雄厚,涵盖了我市重点打造的16条优势产业链。”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施海霞说,25家单位带来了1846人的本科以上优质岗位需求,并提供了远超各自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本科生的平均年薪达到了11.5万元,硕士13.4万元,博士30万元。
为做好赴外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市人才服务中心从年初开始就围绕优势产业链,线上线下、市县联动,分赴各地园区、产业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开展拉网式岗位征集。众多企事业单位纷纷主动报名,希望搭乘政府“引才专列”,为企业人才储备下好“先手棋”。经过4轮摸排,累计征集1059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提供大专以上人才职位40369个。
其中,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除了纺织服装、建筑工程、船舶海工等传统行业,生物医疗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新型行业的人才需求增长迅速,已占据中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大半江山,“尤其是生物医疗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对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占全市需求的16%,已成为大专以上人才最大的载体。”市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引进科科长吴昊说,与此同时,我市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迫切,占到总需求的44.6%;部分企业对于成熟人才也是下了血本,开出60-80万元的年薪。
同时,市人才服务中心还通过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南通市人才引进云平台及全国200余所合作高校就业网站等平台,滚动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不断扩大传播度和影响力。
跨域合作延伸服务,让招聘精准高效
“国内时有零星疫情,给外出招聘造成不利影响。”市人才中心副主任施晓球介绍说,为此,我市人才服务中心加强了跨地区协作,此次武汉之行就是与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中研博硕英才网合作的成果。
25日举行的2021年秋季在汉部属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双选会上,我市25家企事业单位共收到简历989份,九成以上为硕博人才,其中有10位博士与用人单位当场就达成了初步意向,“这个成果应该算是很丰硕了。”吴昊说。
中南民族大学会计学2022届硕士研究生邵一凡是海安人,在徐州读的本科,又来到武汉读研,“想趁年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一直是打算回去工作的。”邵一凡在中天科技和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都投了简历。她说,自己是独生女,不想离家太远,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觉得家乡好。
“硕士研究生每个月有2000块的生活补贴,还会有20万的购房补贴……”南通药明康德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前来应聘的学生介绍南通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我一直想到江苏工作,南通的人才政策之前也关注过,挺吸引人的。”因为学的是农学,当天南通的企业并没有此类需求,来自山东的吴同学很是遗憾。
这几天,武汉天气炎热,且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招聘会都在室外举办,但仍挡不住学生们的热情,“求职者高学历较多,求职意向也比较明确,加上南通的引才政策好,不少外地学生也愿意到南通发展,给这次招聘来个大大的赞。”当天的招聘结束后,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肖夫宜连连称好。
“面对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常态,我们还将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新平台、打造人才服务新支点,将人才招引的触角延伸到所有有人才和岗位的地方。”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纪芝介绍,今年初举办的首届高校毕业生新春直播交流会通过电台和网络直播,吸引了20多万听众收听、16.7万网友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半年,除了继续围绕16条优势产业链举办专场招聘会,中心还将走进园区、企业,将直播镜头对准真实的人才岗位,让人才与岗位零距离,“我们也在研究当下年轻人热衷的短视频平台,计划改革城市宣传路径、岗位发布渠道,更好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服务。”
主动出击对接高校,给引才企业铺路
“25日的双选会上,我们一共收了138份简历,晚上进行了初筛,选出50多份简历准备通知线上复试。”中天科技人力资源总经理钱蒋锋说,美中不足是理工科的比较少,但第二天的校地对接会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和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对接,主要是考虑研发和技术管理岗位需求,也与现场一些高职院校作了交流,为招聘操作人员做准备。”
企业很需要高校资源,但自己往往很难找到。为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市人才服务中心主动出击,搭建平台,邀请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来与企业对接,“我们以后就可以直接联系,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时间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才能更好引进人才。”钱蒋锋说。
“我们的优势学科如材料类、化学类专业,和南通的企业很对口。”对接会现场,有十多家南通企业都上门来“求亲”,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鞠磊很开心,“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学生谋福利,他们去哪里人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就会加大哪个方向的推介力度,南通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敬鹏飞也表示,在汉高校可以和南通的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除了推荐学生就业,也可以开展暑期实习实践、挂职锻炼等活动,让更多学生去南通建功立业。”
同时,为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市人才服务中心还将目光聚焦各地高职类院校。26日的校地对接活动中,就有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在汉高职类院校;28日,市人才服务中心又将赶赴陕西渭南,参加西北地区高职类院校人才合作交流会。后期,他们还计划在甘肃、东北等地区举办高职院校人才合作交流活动,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引进实用型人才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