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南通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加强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业态是灵活就业的一种形式。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网约车、外卖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吸纳了大批的劳动力就业创业,以网约车、外卖快递等新业态为代表的灵活就业已成为我市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渠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稳定扩大就业,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我局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举措,有力促进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
一、关于突出应保尽保,大力推动工伤保险全覆盖
一方面切实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积极落实省人社厅、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21〕84号),要求快递企业以及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快递末端备案网点与快递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快递员参加社会保险。对于快递企业将快递末端备案网点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自然人或者组织的,明确应当在该网点经营地为经营该快递末端备案网点的自然人或者组织成员以及该网点快递员缴纳工伤保险并承担工伤保险责任。通过开展专题部署会议、优化参保经办手续、加强宣传交流等方式,多举措积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切实保障快递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目前,全市已有多例快递人员受伤后享受基金支付的工伤赔偿待遇。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人社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110号),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我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与实施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将本省范围内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四个行业中七个试点平台企业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在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下,针对平台企业管理运营的特点,对平台就业人员在执行平台订单任务期间遭受职业伤害的,总体上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按照部、省试点方案,我市已有美团、饿了么、达达、货拉拉等多家平台企业以及通过上述平台企业注册接单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开展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收到职业伤害确认申请964件,已确认职业伤害890件,累计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达1911.65万元。
二、关于突出参保质量,大力推动社会保障高水平
(一)持续巩固“全民参保”保障网。2021年,我市印发《关于印发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人社劳〔2021〕11号),取消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在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在我市办理就业登记后,可在就业登记地办理参保手续。通过三年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已有约18.6万人转参加企保。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在用人单位缴费率(不含生育保险缴费率)和个人缴费率之和基础上,降低1个百分点,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从事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农业转移人口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放开户籍限制,将持有本设区市居住证的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居住证持有人选择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按照我市城乡居民医保相同标准缴费,并享受同等财政补助。
(二)满足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明确,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医疗保障需求。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引导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面向所有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不设置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限制投保条件,保费与个人疾病风险脱钩,体现普惠公益导向和便捷理赔原则,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
目前,我省统一推出的“江苏医惠保1号”是面向全省参保群众,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普惠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我市投保人达到73.58万人,位居全省第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以使用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及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对象购买“江苏医惠保1号”。
(三)积极营造良好参保氛围。扎实做好参保政策宣传,持续扩大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参加职工保险、城乡居民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政策受益面。2023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社保宣传月”、“社保云端互动直播”等平台开设新就业群体专场宣传活动59场,平均每场活动接待咨询群众200多人次,发放各类社保政策宣传折页近万份,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人员参加社会保险。2023年12月底配合税务部门发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提醒短信5.7万余条。市医保部门通过南通医保微信公众号、南通发布、漫画医保等媒介,广泛宣传参保政策,自拍参保宣传视频受到广泛关注,累计阅读量超6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开展全民参保线上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吸引约1.78万人次参与答题,积极营造“人人有医保、家家有依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关于突出管理服务,大力推动各方联合求实效
(一)常态化开展服务和指导。市人社部门常态化对接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协会,利用社银合作网点开设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参保专场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参保便捷服务,目前全市291个社银合作网点都已开通手机银行办理城乡居民保险和灵活就业保险参停保业务,截至到2024年6月完成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35万人。市医保部门常态化开展走进社区、村居、企业、医院、校园、机关等“六走进”医保政策宣传活动,2023年以来,开展活动约3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二)成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多头跑、纠纷调查取证难等问题,今年6月,我市挂牌成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一是搭建“一站式”通道。统筹协调人社、法院、司法、工会等多部门调解力量,依托现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增设调解专岗,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因劳动报酬、奖惩、休息、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提出的调解申请,提供法律咨询、协商调解、仲裁申请、应急处置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强化“调裁审”衔接。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一站式调解中心制作调解协议书,分类引导当事人依法进行仲裁审查或司法确认。15日内调解不成功的,转入法律程序。加强劳动争议案件“调、立、审、结”各环节的衔接,充分减轻群众诉累。三是打造“大调解”机制。突出多元联动预防化解劳动争议和推动诉源治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推进各地“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联合培养调解员队伍,实现各类调解有机衔接,合力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
(三)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通过“双随机”检查方式,加大对“新业态”企业的检查力度。对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要求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督促企业全面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责任。持续优化12333电话、网络、窗口等维权渠道,提升维权服务品质,对就业形态劳动者反映相关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诉求,及时受理,依法迅速处置。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责范围的,做好法律宣传、解释和维权引导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活动,集中治理“新业态”企业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累计为新业态从业人员追发工资待遇152.15万元,涉及劳动者353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及时了解掌握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及相关平台企业的诉求与建议,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省厅反馈,同时深入优化经办流程,确保各项待遇及时得到落实,促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质效提升。
衷心感谢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