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市人社局
金秋送岗赓续情谊 签约协作共启新篇——南通赴黔南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纪实 来源: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03 字体:[ ]

    为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精准匹配用工需求与就业意愿,10月27日至30日,南通市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丁小龙率队,携罗莱生活科技、中天科技海缆等7家骨干企业赴贵州黔南州开展劳务协作专项活动。活动期间,通过专场招聘、实地调研、座谈磋商及劳务协议签约等系列举措,持续筑牢协作根基,为两地劳务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1.png

    专场招聘精准对接:530岗纳贤才 78人意向来通就业

    10月28日上午,黔南州“金秋招聘月”暨东西部协作专场招聘会在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热闹启幕。南通市带去的530个优质岗位覆盖纺织服装、电子科技、海缆制造等多个领域,既有楚星(南通)染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岗、中天科技海缆研发岗等中高端职位,也有江苏衣依新材料操作岗、南通锦弘昌电子质量检验员等适配性强的基础岗位,一亮相便吸引众多求职者驻足咨询。

    “开春时南通企业带来的岗位,帮我弟弟在海门叠石桥安了家。这次听说又有新企业过来,我特地赶早来瞧瞧。”38岁的都匀务工人员韦先生在中天科技海缆展位前仔细询问薪资待遇与住宿条件,言语间满是期待。罗莱生活科技招聘经理张锐介绍,去年通过协作招聘的十余名黔南员工留存率高达80%,此次计划招聘缝纫工、物流操作工等85个岗位,“已收到23份简历,不少求职者有基础技能,稍做培训就能上岗。”“南通企业薪资有竞争力,培训体系也完善,我已经和衣依新材料初步达成意向了!”来自罗甸县的王女士拿着意向登记表难掩喜悦。后续,人社部门将联合企业开展意向跟踪服务,推动意向人员尽快上岗就业。

    招聘会前,考察团还实地调研了黔南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点走访州就业超市。得知该超市线上整合“天眼就业”智慧平台,汇聚1.48万家省内外企业、53.6万个岗位;线下设69个智能招聘展位,与乡镇零工驿站互联互通实现“就近办”智能化服务后,考察团成员纷纷点赞,认为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值得借鉴,为两地岗位信息精准对接提供了宝贵经验。随后,考察团还走访黔南州桥城管家技能培训中心,深入了解母婴照护、轻纺缝纫等工种实训情况,为后续技能培训合作奠定基础。

    图片2.png

    三地签约筑牢根基:协作网络辐射全域

    专场招聘的火热场景,正是两地劳务协作的生动缩影。此次黔南之行,更以协议签订为纽带,推动协作关系向更深层次迈进。10月28日上午,在南通、黔南两地人社部门见证下,通州湾示范区与都匀市率先签订本次行程的第1份劳务协作协议,拉开签约活动序幕。当日下午,考察团专程赶赴平塘县,双方围绕劳动力供需信息共享、定制化技能培训等议题深入磋商,达成多项共识,通州湾示范区与平塘县又顺利签约。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10月29日,考察团抵达罗甸县,在当地零工市场详细了解功能分区、岗位对接流程及运营成效,对其“就近就业、灵活就业”服务模式给予肯定,认为这为劳动力精准输送提供了重要支撑。考察结束后,通州湾示范区与罗甸县正式签订劳务协作协议。

    “通州湾示范区两天内完成与都匀市、平塘县、罗甸县三地的劳务协作协议签订,构建起覆盖南通与黔南重点县市的精准劳务协作网络。这不是终点,而是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丁小龙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协议明确了劳动力输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合作细则,通州湾示范区将针对黔南劳动力特点定向推送岗位,开通“就业直通车”,助力劳动力有序来通;并为来通人员提供包车接送、食宿安置、社保办理等“一站式”服务。黔南州就业局副局长陆光林也表示,将以协议为遵循,加强劳动力资源摸排,健全输出机制,推动两地协作常态化、制度化。

    多维合作谋篇布局:共绘协同发展蓝图

    此次劳务协作不仅巩固了既有合作成果,更明确了未来深化合作的四大方向,为两地长期共赢指明路径。

    一是岗位对接“精准化”。两地约定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南通定期梳理企业用工需求,黔南同步摸排劳动力就业意愿,通过就业超市、人社公众号等平台实现信息实时推送、精准匹配,打破地域壁垒。二是技能培训“定制化”。针对南通重点产业用工需求与黔南劳动力技能提升诉求,黔南州拟出资在南通开展定制化培训班,每年举办1-2期,聚焦纺织缝纫、电子技工等特色工种,实现“培训即就业”无缝衔接。三是品牌共建“特色化”。依托南通制造业优势与黔南劳动力资源优势,共同开发“黔南技工·南通就业”等劳务品牌,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就业质量,增强协作核心竞争力。四是校企联动“长效化”。黔南州人社局推介本地高职院校与南通企业建立实习合作机制,组织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导师指导与生活保障,实习期满后择优录用,构建“人才培养-实习就业”闭环体系。

    数据显示,黔南州200多万劳动力中,6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仅去年就有近700名黔南籍人员在南通就业参保。南通与黔南、黔西南等贵州5市州签订的劳务合作协议,已累计带动6000余名贵州籍务工人员来通稳定就业。

    从开春“黔地招引”到金秋“三地签约”,相隔千里的南通与黔南,因劳务协作纽带紧密相连,东西部协作正朝着更精准、更长效的方向迈进。下一步,两地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细化合作举措、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劳务协作从“输血式”输出向“造血式”共赢深度转变,为东西部协作贡献南通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