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38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建议)
来源: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3-08-04 累计次数: 字体:[ ]

凌建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保障企业用工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聚焦企业需求期盼,结合“万事好通”66条举措要求,立足人社职责任务,大力实施稳岗减负、招工引才、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协同有关部门全力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抓成效,全力以赴保障企业用工,为企业稳健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持续加大降本减负落实力度。延续执行用人单位和个人各0.5%的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采取“免申即降”方式进行征收调整。今年以来,全市已为10.2万家市场主体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5.7亿元。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政策,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受影响的制造业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费单位应缴纳部分,为207家企业缓缴失业保险费380万元。

二是双向强化人力资源招引保障。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本地+外地”双向挖掘的引人留工格局,在全国建成115家劳务基地,2022年引进首次来通就业8.9万人。今年抢抓春节前后关键期,持续做好跨省劳务协作。组织16条线路跨省招工,新建劳务协作基地8个,通过2趟专列、36辆包车点对点输送1234名劳动者来通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2场,提供就业岗位14.11万个,吸引11.14万名劳动者参与求职应聘。

三是落实优化用工奖补政策。为1790家企业477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716.85万元。出台《2023年春节期间用工奖补政策实施细则》,全市113家次单位申请招聘补贴、推荐就业奖励及交通费补贴,审核发放62.2万元。做好“苏岗贷”扩围工作,畅通信贷申请发放渠道,全市已发放“苏岗贷”16.61亿元。

四是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鼓励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订单式”合作培养人才,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在通院校围绕南通主导产业,调整设置学科专业,努力实现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探索“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冠名办班”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扩大社会化培训规模,以企业需求为前提,持续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从“企业配合”向“校企融合”转变。

五是充分发挥零工市场服务作用。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加强组织领导、分步推进实施、建立调度机制等方面明确零工市场建设方案,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市本级于去年高标准建成1家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今年以来,积极指导县(市、区)挂牌成立规范化零工市场,为劳动者和用人主体提供“即时快招”服务。目前市本级举办33场招聘会,433家单位提供零工岗位4685个,吸引2134名求职者线上线下求职。

六是引导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推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持续排查相关中小企业欠款情况,2022年办理清欠线索台账系统转办问题线索15个,处理本地企业反映问题10个,自行排查29件,清偿金额1046.1万元。

七是着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加快打造“万事好通”服务品牌,建立全覆盖、专班化的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良好环境。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全面推进营业执照电子化。以立法形式确定每年5月23日为“南通企业家日”,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营造尊重企业家浓郁氛围,提振广大企业发展信心。

二、下一步举措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做实就业服务。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打造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就业增收、提质扩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对实体经济就业政策扶持和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紧盯急需用工的企业和新上马项目,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帮扶活动。进一步拓宽招引人力资源渠道,积极组织优质企业赴劳务基地举办劳务协作对接、专场招聘、校企合作等活动。

二是进一步优化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建立重点用工企业清单,明确用工服务专员,落实属地网格化用工服务和市、县(市、区)协同联动的用工保障服务机制。强化岗位信息发布,摸清各类用工主体招聘需求,统一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直播带岗、“苏心聘”等线上服务。优化奖补政策兑现。加快实现企业用工奖补网上申报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政策兑现便利度。

三是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引质效。采取“内培+外引”双向发力,依托本地技工院校资源,重点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培养好、储备足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对接外地院校,建立人力资源合作关系,鼓励企业采取“实习(见习)+就业”模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健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推动全市16条优势产业链均有1—2所职业院校重点对接发展。

四是做优做实拴心留人配套保障。完善教育、托育、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放大南通基础教育品牌优势和集聚人口效应,持续优化、简化就学条件,确保来通就业参保的职工子女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同城待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持续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加大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供给。实施文体惠民暖心计划,为新来通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办理专属交通卡,享受公交、地铁专属优惠。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