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5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来源: 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3-10-27 累计次数: 字体:[ ]

朱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技能人才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技能提升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2.8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097人,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2年,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56万人,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2243人。1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所学校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入围全省“双创人才”高技能人才2人,新增省企业首席技师8人,新增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新增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家,新建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

近年来,我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加强人才引培

制定出台了《南通市市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奖励办法》、《南通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评选奖励试行办法》、《南通市企业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南通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南通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文件,引导、鼓励企业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将高技能人才列入我市江海英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范畴,纳入省市333工程、省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贴评选范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围绕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从加大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创优人才服务保障生态等方面对我市人才政策进行集成优化、提档升级,建立起从大专(高级工)到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综合补贴体系,贯穿于青年人才引培、技能人才队伍建强、职教品牌建设、住房安居保障供给等各方面,以吸引和支持更多青年和人才来通、留通就业创业。

二、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优化校企合作

通过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和集成优势科技资源,进一步促进高校、院所与产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企业、技工院校合作建设南通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给予资金支持。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建设一批具有区域优势、产业特色,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争取资金支持。督促各县市区按照要求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从而构建完善全市的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三、打造职业技能培训主阵地,强化人才培养

一是推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二是推行技工院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并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可获技工院校毕业证书,满足了企业在岗职工在职培训的需求,推动技能学习的社会化、终身化和个性化,使职工岗位培训从原来的单一技能培训发展到学历、技能双培训。三是开设企业订单班,通过校企共同制定方案的“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技术工人。四是招生、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各方面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五是在技工院校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有需求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投入机制,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向学徒支付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企业向技工院校支付学徒培训费用,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

四、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破除发展制约

紧紧围绕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具体要求,加快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支持鼓励用人单位、院校和行业协会经备案后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导企业实行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推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截止目前,全市已备案南通技师学院、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南通市饭店与餐饮业商会等第三方评价机构19家,中天科技、天楹环保、中远海运等企业自主评价机构103家,共覆盖车工、钳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等近200个职业工种。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全面推行,进一步破除了对技能人才成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制约,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试点开展特级技师评聘工作,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指导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全省首批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成果宣传,引导试点企业在特级技师聘用待遇方面参照正高级技术职称予以倾斜,增加优秀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五、推进技能人才激励体系建设,畅通上升通道

弘扬“工匠精神”,积极申报技能人才荣誉,给予产业技术工人更多的重视。引导企业实行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推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扩大贯通领域,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农业等八个系列职称评审。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淡化学历要求,强化技能贡献。创新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进一步破除束缚高技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畅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通道。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