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提案中对现存问题的精准剖析与极具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议,为我们优化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与重要参考,对推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义深远。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稳就业、促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为抓手,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置于突出位置。通过强化人才政策宣传、深挖优质就业岗位、及时兑现人才政策补贴等举措,全力构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已连续两年新增参保大学生超5万人,充分彰显了就业创业工作的显著成效。
一、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策落实与服务保障,筑牢就业创业根基
我市始终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多维度强化政策落实与服务保障。
一是人才政策兑现方面。近年来,我市出台《关于更大力度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南通市人口集聚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人才政策文件,并配套制定详细实施细则。政策覆盖广泛,初次来南通就业的大专生、本科生、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每月可享受500-5000元不等的综合补贴,最长享受期限达5年;市区企业全职新引进的硕博士层次人才,还可分别获得15万元、30万元购房补贴。截至2025年4月底,市区本科生(技师)人才综合补贴发放已惠及19.8万人次,发放金额超9亿元,切实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
二是稳就业政策强化方面。持续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等一揽子政策。2025年1—5月,为全市2856家单位的9285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392.75万元;为266家单位发放各类企业社保补贴351.08万元,惠及1212人次。同时,延续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用人单位和个人失业保险费率均按0.5%执行至2025年底,通过“免申即降”方式进行征收调整,极大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2025年1—5月,全市已向849家用人单位发放稳岗返还557万元,惠及职工4.18万人,有效稳定了就业岗位。
(二)拓展就业引导与岗位挖掘,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我市积极创新就业引导模式,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是科学实施校园招聘“南通日”。2025年精心设计20条招聘专线,其中12条聚焦海洋产业。截至5月底,组织用人单位1516家(次),分15条线(含7条海洋专线),赴25个城市、56所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共提供岗位57329个,收取简历13175份,其中博士57人、硕士3234人、本科9884人,初步达成意向2744人。持续优化人才会客厅、人才e站小程序,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等头部人力资源公司开展2025“南通日”海洋产业校园行特色招引活动。该平台累计吸引534家企业发布招聘职位,日均点击量超5000人次,实现了招聘服务的常态化、便捷化。
二是保障重大项目精准人才服务。为南通城建集团、南通文旅集团、中天科技集团、远东海缆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及民营上市公司做好人才服务,积极对接南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二级学院,推进招引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同时,组织优质企业参与南京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江苏省2025届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达成初步意向350人。此外,市人才中心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署人才引进工作站协议,4月20日在南通大学举办南通市“616”现代产业体系链主企业专场招聘会,41家企业参会,发布730个大专以上岗位,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三是深化实施共青团促就业行动。举办“百校千企万岗”2025年南通市大学生就业帮扶校园招聘会,199家企业提供优质岗位共计超6000个,共吸引校内外7000余名学生现场参会应聘求职。举办“青春留通·扬帆启航”2025年南通市第五届青年就业嘉年华大型公益活动,145家企业共提供4200余个岗位。组织市属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获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8个。推动就业精准帮扶,组织高校专职团干部结对218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帮助就业覆盖率达100%。
四是增强毕业生就业见习参与度。聚焦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不断提高数字型、技术型、智能型、社会服务类等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比重。截至5月底,全市发布就业见习岗位7591个,其中大专以上就业见习岗位6200个,组织4327人参加就业见习,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团市委持续开展暑期大学生政务实习,提升“万名学子看南通”影响力,今年市县两级共征集岗位2295个,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化能力。
(三)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创业质量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稳就业、促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高频常态供需渠道。依托“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和“苏心聘”小程序,深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完善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体”招聘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组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88场,采集发布就业岗位16.37万个,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二是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举办“青春留通・扬帆启航”2025年南通市第五届青年就业嘉年华。通过“现场+网络+直播”公益招聘会以及“政校企供需对接洽谈会”,实现精准对接;同时开展“人社政策宣讲”“就业能力提升课堂”等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青年学子拓宽求职视野、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能力。
三是延伸公共就业服务阵地。走进地铁、街道、商圈等人流密集场所,组织举办“逐梦江海・职等你来”高校毕业生专场、“就在家乡・职通未来”迎元宵专场等招聘活动。以贴近群众生活的形式开展就业服务,除提供“一站式”基础服务外,还借助AI简历助手、AI模拟面试等“求职黑科技”,帮助青年学子精准定位求职劣势与短板,提升求职竞争力。
四是推动高校优化就业服务。支持高校健全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对接我市“616”产业体系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切实提高人岗匹配度,从源头上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此外,团市委密切联系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在外学子通过走访调研感受发展中的南通,同时开展职场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赴城市地标、大型企业等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南通企业蓬勃发展态势,激发学生留通就业创业热情,助力教育、人才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引导大学生了解家乡、感知家乡、反哺家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强市战略的部署要求,为南通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为高校毕业生来通就业创业贡献力量。一是持续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帮扶,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进一步拓展岗位资源、扩大岗位承载容量、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实施就业困难专项帮扶,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更快更好就业。二是开展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活动,扎实做好实名登记和跟踪帮扶,加强就业指导,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三是优化创业及灵活就业扶持政策,提升高校毕业生参保率。加大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企业提薪增效、强化关怀,缩小苏南薪资差距,增强就业引力,全方位多渠道力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持续改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